育人成效持续向好 服务能力有待提高

作者: 时间:2019-06-25 点击数:

    “育人成效50强”首次发布
    引导高职注重立德树人
    今年的高职质量年报新增了学生反馈表,重视学生在校期间的体验和获得感。从总体上看,学生对学校工作的满意度有所提高。
    学校的教学工作得到学生的肯定。2018届高职毕业生对母校教学工作满意度为90%,比2014届提升了4个百分点。但有57%的高职毕业生认为需要改进实习和实践环节,其中商科专业大类学生认为“实习和实践环节不够”的比例为60%,工科专业大类的学生认为“实习和实践环节不够”的比例为55%。
    学生工作满意度持续提升。2018届高职毕业生对学生工作的满意度为87%,比2014届高出6个百分点。43%的学生认为,学生工作最需要改进的问题是“与辅导员或班主任接触时间太少”。
    专业核心课程内容更加贴近岗位需求。2018届从事与专业相关工作的高职毕业生认为专业核心课程内容对现有工作的满足度为79%,比2014届提升了11个百分点。
    学生社团活动参与度与质量均有提高。2018届高职毕业生参加社团活动的比例比2014届高2个百分点,对社团活动的满意度比2014届高6个百分点。通过社团活动,学生在校期间上进心有明显提升。
    2018届高职学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为92%,平均月收入提高到4112元,比2017届增加了252元。毕业三年后的月收入比同期农民工高出2000元,高职教育对提升农村家庭毕业生收入作用日益显现。超过六成学生在毕业三年内有过职位晋升。
    今年,高职质量年报继“服务贡献50强”“国际影响力50强”和“教学资源50强”后,首次评出“育人成效50强”,体现出我国高职教育育人本位、立德树人的核心理念。评价采用的指标来自学生就业创业、学生在校体验、学生技能培养三个维度的16个项目,包括就业率、毕业三年职位晋升比例、留在当地就业比例、教书育人满意度、课程教学满意度、各类大赛等。50强院校在上述方面成效明显,毕业生就业率和职位晋升比例提升明显,学生对课程教学、管理服务等方面的满意度高于一般院校,学生技术技能方面的培养效果好。
    各类教学资源进一步改善
    影响力和贡献力与日俱增
    今年高职质量年报继续发布院校教学资源50强,从硬件资源、教师资源、课程资源和校企合作资源四个维度11个指标项目,对院校的办学资源进行评价。评价方式进一步优化,强化了生均指标权重,新增“线上开设课程数”“企业提供的校内实践教学设备值”“年支付企业兼职教师课酬”等指标项目,引导学校重视信息化教学资源和企业资源建设。
    50强院校的硬件条件持续改善,生均财政拨款水平、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企业提供的校内实践教学设备值等指标项目均值分别为2017年的1.2、1.4和1.9倍;教师资源、课程资源、信息化教学资源、校企合作资源进一步丰富,共开设线上课程24255门,教学计划内线下课程总数超过1000门的有42所院校;企业兼职教师年课时总量达237万学时,年支付企业兼职教师课酬超过200万元的院校有32所;企业提供的校内实践教学设备值超过2000万元的院校有27所;38所院校的双师比例超过80%。
    但是,院校资源的区域差异依然明显,50强院校中有33所处于东部,中西部省份仅有17所院校上榜。50强院校教学计划内课程总数均值较上一年有所下降,学校在重视线上课程开设的同时要加强线下课程建设。
    在专业建设方面,全国高职院校对接产业高端、高端产业和新兴产业构建专业群,面向智能制造、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高端产业的专业点数达13000个,比2017年增加1000多个,增幅明显。面向康复护理、健康养老、家政服务、学前教育等的专业点数3000多个,重点和特色专业8172个,服务社会民生发展能力增强。
    本年度继续评出“国际影响力50强”,指标优化幅度较大,更加注重教学内涵建设的国际影响力,如国(境)外采用的专业和课程标准、专任教师国(境)外服务时间、国(境)外担任职务、国(境)外大赛获奖等。与上一年相比,50强院校这几项指标平均值的增幅分别达到92.0%、143.9%、93.1%、102.4%。与此同时,来华全日制留学、非全日制培训规模等指标平均值的增幅为24.9%、5.5%,反映了高职院校在扩大留学生数量的同时,更加注重提升内涵质量。据不完全统计,高职院校在境外建立了33个海外分校,尤其是鲁班工坊成为中国高职国际交流合作的新名片,595个专业教学标准落地国外和境外。
    中西部地区有11所院校入选国际影响力50强。中西部地区尤其是沿边境省份院校,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挥专业技术优势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优势,正在成为对外开放办学的窗口和桥梁,形成国际合作亮点。
    本年度继续评出“服务贡献50强”,指标主要来自技术开发服务、就业贡献和培训服务三个维度,在原有8个指标项目的基础上,今年新增“到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就业人数”“横向技术服务产生的经济效益”等指标,强调对接市场需求、扎根当地发展,引导高职院校在校地共生发展、赋能中小微企业、开展职业培训、助力新兴产业发展等方面作出服务贡献。
    与上一年相比,“服务贡献50强”院校的服务贡献水平有较大提升,横向技术服务、纵向科研服务和面向社会成员的培训到款额等三项指标的中位数分别增长110%、26%和22%,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高职院校更加重视对接市场需求、更加重视技术研发、更加重视职业培训和服务能力提升的总体态势。
    在“服务贡献50强”榜单中,沿海经济发达省份的院校集中度较高,江苏、浙江、广东等3个省份有29所院校入围,反映出高职院校与当地产业的良性互动关系,以及在服务中小微企业发展中的广阔空间;中西部地区在产业相对落后的情况下,仍有16所院校入选,显示出当地院校主动服务的意识和水平。
    高质量大规模发展面临挑战
    服务能力提升是首要任务
    高职质量年报对高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没有回避,重点指出了六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工科类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下降,下降了4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12%的学生不愿意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工作,因此学校加强工科类专业学生对工作岗位的认同教育十分必要。
    二是专业结构不平衡、不合理现象仍然比较突出。比如教学成本低的专业较多,会计、会计信息管理专业点数高达1790个,校均达到1.3个;计算机网络技术达到2415个,校均达到1.8个。院校需要加强与产业对接,及时调整专业设置。
    三是教师能力提升受到制约。有的地区给高职院校核定的教师编制数不足,教师教学工作量普遍偏高,有些院校人均年教学课时超过400,有的甚至超过500,制约教师能力提升,制约教师对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关注。
    四是高职发展政策在一些地方落地困难,有的省份政策落实不力,推进高职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存在重申报、轻建设现象,推进诊改工作不深入。
    五是有些省份和高职院校对质量年报不够重视,合规性差,质量年报未能发挥应有作用。
    六是高职院校普遍科研能力较差,服务能力不强,而且近年来服务贡献水平整体不高、差异较大的情况没有得到明显改善。即使是进入服务贡献50强的院校,服务到款额指标排位靠前院校和排位靠后院校之间的差距也比较明显。
    高职质量年报中用单独的一章,列出了高职院校面临的三大挑战。
    第一,高质量大规模发展面临挑战。2019年高职院校大规模扩招100万人。但是,目前高职院校的资源投入相对不足,面对大扩招迎来高职教育发展利好的同时,必将带来高职院校教学资源更加“摊薄”和不同生源分类培养的挑战。应对高质量的大规模发展,迫切需要各地政府提高认识、深化改革,制定有利高职扩招的优惠政策,积极支持高职院校增加教育教学资源的投入,努力改善和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加强分类教育和教学管理。
    第二,“类型教育”配套政策面临挑战。长期以来诸多高职院校在很大程度上仍参照普通本科的办学模式,无论是学校设置标准还是教学管理和评价方式都参照普通教育系统的做法,缺乏行业企业的有效参与,单一的学年制教学管理制度也难以适应生源渠道多元化、学习需求多元化的趋势。因此,迫切需要政府部门优化调整高职院校的设置标准、资源配置标准、教学标准和管理制度等一系列配套政策。
    第三,院校技术服务能力面临挑战。当前,高职院校技术服务能力总体欠缺的现实,成为高职教育与产业发展有机衔接、深度融合的最大短板。根据各高职院校质量年度报告“服务贡献表”中技术服务到款额分析,无论是横向的社会委托服务还是纵向的政府购买服务,都有四分之三的院校不到100万元,而且约有半数院校在10万元以下,与其教学资源水平和办学基本能力不相匹配;其中,横向和纵向技术服务到款额为零的院校分别占到四成和二成,而且这种情况连续几年没有得到改变,与国家赋予高职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不相匹配。职业教育服务能力提升是当前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首要任务。迫切要求各级政府对高职院校提高服务贡献能力给予更多支持,引导高职院校融入区域产业发展,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服务企业特别是服务中小微企业、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加强社区教育和终身学习服务等方面取得更大成效。

版权所有:山西药科职业学院
地址:   电话:0351-7820630  邮箱:sxykzyxyjwc@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