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以利交则无咎”,出自《薛文清公读书录·交友》,意思是,不以利益交往就不会犯错误。人立于世,难免要与人打交道。如何交往、与谁交往,考验的是一个人的品行、立场和修为。谨守“交不为利”的准则,当以品行为根本,做到患难、失意时仍不改初衷,并敢于对损友说“不”。
正人君子、圣者贤人,他们与人结交注重的是人品德行、理想信念和志趣追求,而非物质利益、财物金钱。史料记载,宋神宗熙宁六年,刘安世进士及第但未能入仕,便跟随在洛阳编撰《资治通鉴》的司马光学习,两人亦师亦友,关系密切。刘安世和司马光,他们彼此结交看重的都是对方的品行。后来,刘安世在司马光失意时,仍然跟随他学习,正是看重其良好的品德修为。同样,司马光收刘安世为弟子、举荐“馆职”,也缘于他“不因得势而攀附,不因失势而疏离”的良好德行。
君子之交淡如水,这种交往从不掺杂任何利益交换和功利之心,不因显达而攀附,不因潦倒而摒弃,始终真情以待,以心相连。刘禹锡和柳宗元自青年时在长安相识相知,一生志同道合,患难与共,显达时相互提升,患难时不离不弃。二人同遭贬谪后,在常年的贬谪生涯中,彼此通过书信往来,给对方以鼓励和慰藉。公元819年,柳宗元病逝,刘禹锡为其编撰《河东先生集》,以表达对挚友的深挚怀念。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对于益友,要主动结交,真心相待。对于损友,也要敢于说“不”。据《后汉书·朱穆传》记载,东汉朱穆清廉刚直,简朴敦厚。为官期间敢于同朋党之风作斗争,不论高官权贵还是旧日好友,凡品行不端者,都坚决清出自己的朋友圈。刘伯宗为朱穆旧友,年少时两人相交甚笃,早年困顿之际,也屡受朱穆照顾。后来刘伯宗升任高官,位列朱穆之上,却趋炎附势,骄慢不敬,轻友失节。朱穆写下《与刘伯宗绝交诗》,责其薄于仁义,并用“凤之所趋,与子异域”表达自己不与他同流合污的坚定志向。
以利相交,利尽则散。在交友过程中,若只看重对方能给自己带来利益、好处,这种势利之交定会难以持久。与人相交,当坚守交往的原则和底线,把握好交往中的分寸,做到慎交友,交好友;同时,时刻保持净化朋友圈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对于身边的损友要敢于抵制、及时远离,不断赢得更多的益友,获得真正的友情。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